文昌贵人符 文昌贵人符手记:笔墨间藏着金榜题名梦
前日路过书院街,瞧见几位学子模样的人围在旧书摊前,正对着张泛黄的符纸指指点点。卖符的老翁捋着胡须笑:“这文昌符啊,可比你们书包里的《论语》还老资格。”这话倒勾起了我的兴趣,索性搬个小马扎,听他唠唠这方寸之间的千年文脉。
一、符纹里淌着墨香岁月
要说这文昌符的根,得刨到秦汉年间。那时候读书人拜的不是孔夫子,而是文昌帝君——那位掌管文运功名的星宿。您瞧这符头弯弯绕绕像不像古篆的“文”字?老辈人说这是模仿文昌星在紫微垣里的轨迹画的。到了隋唐科举兴起,符胆中间那抹朱砂红,渐渐演变成“金榜题名”四字,活脱脱把读书人的心尖事都凝在笔锋里了。
二、符胆藏着文曲星辉
这符的妙处,全在如何把虚无缥缈的文运具象化。画符前得选在文昌星当空的时辰,用新开的狼毫笔蘸着桂花蜜调的墨。写到“文思泉涌”的“泉”字三点水时,得让墨迹自然晕开,像山泉在青石上漫流;写“贵人扶持”的“人”字一捺,又要如竹生空谷般挺拔。最绝的是符脚那朵小祥云,得用中锋逆笔,仿佛把天上的云气都勾进了纸里。
三、养符如养文心
见过太多人把符往书包里一塞了事,殊不知这符得像养文竹般精心。每月初一十五,得把符供在书案文昌位,点支檀香,放碗清水,权当给文曲星君润笔。平日里可别随便让人摸看,贵人最忌俗气,得用蓝布缝个锦囊,贴身带着。我曾见个秀才把符压在砚台下,结果写出来的文章总欠点火候,后来改悬在帐中,秋闱竟中了举人——这大概就是“贵人暗中扶”的道理吧。
四、心正则符灵
要说这符最玄乎的,不在朱砂黄纸,而在持符人的心念。我听过个故事:有位富家子重金求来玉符,却整日想着如何作弊,结果考场上符坠突然断裂。反观寒门学子用槐木片自刻的符,因着日夜苦读的心诚,竟引得主考官青眼。这正应了《太上感应篇》里的话:“祸福无门,惟人自召。”文昌符不过是面镜子,照见的是读书人的赤子心。
临走时老翁塞给我张符纸,背面题着句“笔落惊风雨,符成通鬼神”。我笑着收进袖中,心想这世间哪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符咒,不过是把“天道酬勤”四个字,换种方式写进人心罢了。您若真想求文运,不妨先把自己修炼成行走的书卷,这功名利禄啊,自然像春夜细雨,润物无声就来了。
版权声明
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,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,谢谢配合。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