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轻轻放下茶碗,手指摩挲着褪色的老怀表)说起这个送婴灵的法事啊,那可是咱老辈人心里头最柔软的念想。记得那年腊月天冷得紧,隔壁王婶家刚出生三天的女娃儿没了,她婆婆连夜就请了白云观的李道长来家做法。那袅袅的线香里头啊,藏着多少当娘的心酸泪哟。
咱们民间管这叫"超度婴灵",可不是简单的烧纸钱。您瞧那些个扎得精巧的纸马童男童女,红绸子裹着的小衣裳上还绣着北斗七星,都是当爹妈的连夜赶制的。三舅奶奶说过:"早夭的孩子就像迷了路的小羊羔,得有人举着灯笼引他们找到来世的路。"这话糙理不糙,听着就叫人眼眶发热。
做法事的师傅们讲究"三净"——心净、手净、口净。前年重阳节我在城隍庙撞见个年轻道士,白髯飘飘地捧着往生咒本子,嘴里念念有词:"金桥银桥搭起来,接引小灵早超生。"那声调儿忽高忽低,倒像是哄着孩子入睡的摇篮曲。供桌上摆的糯米团子要捏成莲花状,糖瓜得切成莲花瓣,样样都透着讲究。
要说最动人的,还得数那些供品里的讲究。张家媳妇总说,婴灵最爱吃桃木刻的小点心,因为桃木能镇邪;李家婆婆偏要放串银铃铛,说是给小宝贝挡灾的。去年清明我瞧见刘家的供桌上摆着个巴掌大的布老虎,眼睛还是用黑纽扣做的,憨态可掬的模样,看得人鼻子直发酸。
其实这法事最要紧的,是让活着的亲人心里头有个念想。记得王婶做完法事后拉着我的手说:"看着那盏莲花灯顺顺当当漂远了,我这心里头那种说不出的踏实。"这话让我想起《地藏经》里说的"幽冥众生,举心动念,无不是罪",可咱们中国人讲究个"生死两安",这份温情比啥道理都实在。
说到底啊,这超度婴灵的习俗就像正月里挂的红灯笼,看着是老一套,里头暖着呢。老人们常说"幼吾幼以及人之幼",连没活下来的娃娃都念着,这才是咱中国人骨子里的仁义。您说这世上哪有父母舍得自家骨肉受苦?摆上三柱香,烧几刀纸,既是对小生命的歉疚,也是给自己心里头找块清净地儿。这份心意,可比那长篇大论的经文更金贵哩!
版权声明
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,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删除,谢谢配合。
最新留言